墨文院发文

借乡村题材短视频“东风”

+关注墨文院

本文转自:闽南日报

程明声正在拍摄乡村题材抖音

“炎炎盛夏,想念珍珠奶茶。珍珠靠它,新鲜木薯。木薯搅打,倒入棉纱。鸡爱吃的是木薯的渣,而淀粉是沉淀的精华……红糖水煮开,木薯淀粉放下,用笼屉按压,珍珠出落得小小大大……牛奶煮沸,加白糖红茶,像小时候排排坐过家家。这里没有繁华,却有繁花,还有珍珠不粘牙,香甜溢出篱笆……”在抖音平台,来自漳州南靖的创作者“小柯夫妇”上传的一则小农家自制珍珠奶茶的短视频引来众网友围观,获赞8000有余。“最干净最健康的奶茶”“诗意人生,如诗如画”“这是一对神仙眷侣,过上了世外桃源的生活”……视频下方,被打动的网友们纷纷发出感叹,以及对短视频中田园生活的向往。

近年来,乡村题材短视频在网络平台频频出圈。远有李子柒、张同学、华农兄弟,近有“闲不住的阿俊”“阿公的菜”……一批乡村题材短视频博主相继走红。在这些视频中,淳朴恬静的山居村落、山明水秀的田园风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慢节奏的乡村生活,令无数网友心驰神往。

乡村题材短视频

为啥能让网友“看上瘾”?

“我是在城市长大的,对于农村的生活很好奇也很向往,爬树掏鸟蛋、下河抓鱼等等都很想体验,但又没有这个条件或是没有这个契机,通过短视频可以很好地去品、去感受。”市民吴晓丽说,关注乡村题短视频已经好几年,这些短视频不仅把她和所向往的乡村生活跨时空连接在一起,还让她了解了许多乡村特色传统技艺。“比如说,之前有个抖音号讲述农人自制藕粉的过程,从挖藕、洗净、去节,到磨浆、过滤、沉淀、晾晒等工序都一一展示,我对于这一类视频是很感兴趣的,也忍不住跟着做起来。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也更加钦佩农人的智慧。”吴晓丽说道。

而一些从乡村走出来,到城市学习、工作、生活的网友则在乡村题材短视频中找到了乡愁的味道。网友蔡鹏斌说:“我比较侧重关注本地区的自媒体用户,比如‘阿公的菜’’白菜GG’‘闲不住的阿俊’……他们的作品,因为拍摄环境、乡音、内容都感觉比较亲切,时不时能引发一些自身关于乡村的回忆。此外,一些乡村题材短视频还融入了一些助农政策、乡村振兴规划等方面内容,让我们对乡村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不少网友表示,乡村题材短视频不但可以让城里人收获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也为偏远农村搭建起了与外界联系的桥梁,使乡村更多地被“看见”。“有些真正热爱家乡的博主会借短视频推广当地旅游、帮助村民带货,这些举动真真实实地推动了乡村的发展。”网友许佳佳说。

乡村题材短视频

应更好地服务乡村生活

由于短视频内容创作门槛较低,乡村题材作为短视频的流量密码,激起了很多非专业人士的创作热情,纷纷效仿网红博主,在各类短视频平台推出农村的种种生活场景。且不论拍摄制作是否精良,内容原创不足,同质化现象严重,为了吸引流量过度包装或哗众取宠等现象频现。

“比如拿50斤的虾做虾滑,顿顿鲍鱼、螃蟹,这些其实失去了乡村生活原有的样子。一些短视频生硬地插入游戏广告,感觉非常突兀。还有的短视频为了追求出圈,出现一些低俗语言,或者人设造假,失去了作品本身的文化审美价值,非但没能很好地传播乡村文化,反而让人心生反感。”网友许佳佳说。

那么,乡村题材短视频如何避免“走偏”风险,更好地宣传乡村生活,传播乡村文化?抖音博主程明声说,作为创作者,不能只逐流量忘了本心。“乡村短视频的内容创作,要立足乡村实际,挖掘乡村文化元素,用镜头记录乡村真实现状,讲述真实的乡村故事,才能真正长久地吸引受众关注乡村、走进乡村,进而助推乡村建设。”

网友蔡鹏斌建议,网络平台要做好内容把关,将流量扶持倾向优质作品,避免同质化、无聊化、低俗化。同时,相关部门在加强监管手段、净化网络环境的同时,可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提高创作者素质、水平,引导好农村网红传播正能量。

网友许佳佳说,对于乡村创作者而言,这是一个向上生长的好时代,抖音等平台推出“山里DOU是好风光”和“乡村英才计划”等项目,促进乡村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这给他们送上了一把宝贵的梯子。“希望他们能够坚守初心,不被互联网的大数据所挟持,做一个真真正正的乡村创作人,而不是为了追求财富和名利却忘了自己做视频的初衷。”

☉记者 陈细慧 文/图

我要反馈

本文链接:http://www.71us.com/p/166372288418241.html
下一篇:“真实”永远是创作的取胜之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