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宝藏歌手》第二期里的歌手是什么?
在《谁是宝藏歌手》第二期的时候,本来我以为陈粒、刘柏辛等人会接着推荐他们手中的宝藏歌手呢?并且规则还是上期的规则呢。但是我错了,规则完全变了,并且在上期节目里不被推荐人看好的歌手,这一期又重新进入新的规则、新的环境下开始唱歌了。其实,当节目进行到这里时,我就些看不懂了。各个推荐人都在推荐他们所衷情的歌手,可是,我就不明白了,歌手们呈现给观众的到底是什么?大家的推荐标准是什么?
我记得上一期节目里,王源提到过,这次节目所挑选的歌手,是拥有唱、写、编三项能力的歌手,而严格点说就是词、曲、唱、编、制五项全能,同时王源又问其他推荐人对这种全能型歌手各自的评判标准又是什么?其他人都没回答出来,而张亚东老师说:“因为好歌太难求了,从世界范围看,不会写歌的纯歌手已经几乎没有了。所以我觉得创作是未来比较有助于你自己找到属于你的东西。
“不然的话,我很棒的声音,可是我一辈子都在等让我红的那个歌。然后如果你没等到那个歌,可能你的才华……”那么基于上面这两个人的观点,再结合着两期以来这些歌手的表现,小编的问题就来了:这些宝藏歌手最终呈现给观众的到底是什么?是歌曲创作?还是编曲制作?还是个人唱功表现?其实,当小编发现这个问题时,我又为前一篇夸奖《谁是宝藏歌手》的文章而汗颜呢,我在干嘛呢?
通过这一个问题的提出,我很怀疑:这难道不是一个挂羊头卖狗肉的节目吗?那我咋还腆着脸夸它呢?这么夸它是不是等着有朝一日被啪啪打脸呢?其实,这的确让人很迷糊。开始我以为这台节目是《歌手》?《我是唱作人》?《天赐的声音》?《金曲捞》?《跨界歌王》?……好像又都不是。另外,看看这两期节目以来所推荐的歌手,似乎没有一个是王源所谓的那种全能型歌手。
第一期里,还有一些创作型歌手,但是他们唱功的确很一般,比如,凡宇、闫泽欢、裘德、icepaper等这些人。严格地说,他们的创作也很一般,大多数人在旋律创作上都乏善可陈,最终只能在节奏中来寻找自己创作上的存在感,具体做法是在形式上把自己的风格向r&b;靠拢。靠倒是靠上了,但是却一点都不好听。所以,最终不淘汰他们还淘汰谁呢?于是,最终留到第二期里的歌手,好像都在翻唱别人的作品了,比如,满江、金海心、萨吉等。
合着它这是什么样的歌手都想包括进来呀,既要唱作人型的,也要唱功型的;既要老江湖型的,也要素人型的。其实,这种什锦果盘型的歌手呈现,看上去好像什么都包括了,其实最终还是老虎吃天。分享音乐市场这块蛋糕必须是从局部开始的,那些妄图把整个市场一网打尽的做法,最终结果就是什么都没打来。在节目定位上,多中心定位最终就等于无中心定位。而办节目的最终正道还是要只抓住一点,只攻击一点局部市场,这就足够了。
比如,从前的《歌手》、《我是唱作人》、《天赐的声音》、《跨界歌王》等节目都是只抓住一个市场定位,然后专心做下去,最终必然有所收获。比如,《歌手》主打的是歌手之间的唱功比拼;《我是唱作人》主打的是唱作人之间的比拼;《天赐的声音》主打的是歌手之间的制作能力比拼;《跨界歌王》主打的是跨界明星的歌唱比拼。而《谁是宝藏歌手》呢,却是什么都想主打,最终的结果就只能是什么都没能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