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文院 发文

李易峰:“顶流”是把双刃剑,可为何还要执着地做这件事?

+关注 墨文院

以火箭军为题材的电视剧《号手就位》,开播之后,热度空前。浙江卫视和江苏卫视双台收视率全都破2,同时段市场份额高达15.4%。

主演李易峰的表现,也被赞是演技与颜值齐飞。而这部剧也被视为,是李易峰从顶流偶像到真正演员的“蜕变”之作。

近几年,关于李易峰最多的话题讨论,应该就是:不火了、掉队了、人气大不如之前了。

凭借《号手就位》打了一场漂亮翻身仗的李易峰,长了演技、赢了口碑,他用事实告诉我们:顶流偶像走出“舒适区”,到底有多爽?

如今的李易峰,相较于“偶像”头衔,他更倾向于成为一个演员,成为一个靠角色让大家记住的、真正的演员。

流量偶像拍玛丽苏言情剧,哄粉丝开心,这都无可厚非,毕竟在一个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的舒适圈里,单凭一张好看的脸,也能火上几年。

可是内地“顶流鼻祖”的李易峰却很清醒,看看他这几年塑造的形象,距离顶流偶像越来越远了,可是观众对他的评价却似乎越来越高了。

不得不承认,对于真正有实力的偶像,能跳出流量的舒适圈,岂一个爽字了得!

内地的“初代顶流”,李易峰始终都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

在出道后的第七个年头,李易峰凭借仙侠剧《古剑奇谭》名声大噪,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当红小生。

2016年,李易峰更是被《环球人物》杂志评选为“娱乐圈变革人物”。乘着这股东风,李易峰乘胜追击出演多部影视剧,稳坐内地娱乐圈“头部小生”的位置。

李易峰爆火的同时,“顶流”这个词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李易峰与杨洋,以及归国四子中的吴亦凡和鹿晗,被称为内娱“四大顶流”。

虽有流量加身,不过从李易峰早期影视剧作品的质量来看,都有些不尽如人意。

4.4分的《栀子花开》,4.7分的《怦然心动》,4.9分的《心理罪》。

即便是后来在大腕云集的《老炮儿》中,也有观众评价李易峰的表现不如爱豆出身的吴亦凡。

这样的成绩,也难怪会让网友直言:明星和演员,终归是两个概念。

流量既是东风,又是利刃。能给偶像爱豆带来可观的机遇的同时,又是一把禁锢发展的枷锁。

因为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顶流偶像”就是靠脸吃饭,靠粉丝追捧的艺人。至于实力,在流量面前统统靠后站。

于是,流量逐渐演变成了一个“中性词”:赢了粉丝爱,却丢了路人缘。

可即便如此,每年依旧有各类选秀综艺在乐此不疲地打造着下一个“顶流”,用近乎“快餐式”的造星理念,美其名曰的为娱乐圈源源不断的输送“新鲜血液”。

明知“流量”是把双刃剑,可为何还要如此执着地做这件事呢?说到底,还是“供需关系”,也就是观众需要。

观众需要新鲜面孔,来填充娱乐生活;也需要选拔年轻励志、有话题度的偶像,来满足大家的好奇和讨论。

就如当年在选秀节目《明日之子》中,素人毛不易夺冠被看作是“真正意义上的实力战胜资本”的故事。

而他的成功,也让众人看到,在如今资本掌舵的选秀中,普通人也能成为“巨星”的希望。

再到“个人练习生”蔡徐坤在《偶像练习生》中突出重围,登顶C位,成为顶流圈里的后起之秀。

他的成功就像是一剂兴奋剂,彻底打通了那些渴望成为“顶流偶像”年轻人的任督二脉。

张艺兴曾在节目中提到,“如今的圈子太浮躁”,因为身无长物、或者仅仅练习几个月的练习生们,都跃跃欲试参加选秀。

选秀节目如此,影视剧市场更甚。抠图、瞪眼、数字小姐等行为为人不齿,但并不妨碍这些顶流明星依旧受到追捧。

而那些在选秀中被淘汰的爱豆们,赢了关注度,得了粉丝群,转头也能在各种网大、网剧中混得风生水起,片约不断。

没有演技怕什么,顶着一张好看的脸,就有人买单。

因为观众和市场需要这些话题,骂得越狠,反而可能越红。“顶流偶像”的名号实在太过吸引人,于是,越来越多实力不足的人前赴后继地奔赴在成为“顶流”的路上。

也正是因为这些名不副实的明星的存在,才会让顶流偶像和演员之间,在观众心中形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壁垒。

甩不脱头上的标签,贡献不了能扭转大众观念的作品,在大家一次次地声讨和失望中,顶流终会被送上淘汰之路。

娱乐圈的新旧交替有多快,单看男星顶流更迭的速度和频率就能窥探一二。

李易峰与杨洋、鹿晗、吴亦凡联手成为“四大顶流”,与此同时能跟他们叫板的还有“帝国三子”TFBOYS,当时谓之为“四大三小”,风靡一时。

紧接着,又涌现出了参加选秀爆红的蔡徐坤和凭借电视剧大火的朱一龙,一时间,蔡徐坤和朱一龙风头无两,形成“双顶流”格局。

再后来,肖战、王一博和李现凭借作品勇立潮头,成了流量中的“三爆爆”。

到了今年,《山河令》的出圈又让龚俊和张哲瀚杀出重围,成了各大卫视和热播综艺争相疯抢的“香饽饽”。

顶流偶像的新旧交替如此激烈,女明星的日子也不好过。结婚、生子、复出成了女星避之不及的问题,想要和男星一碗水端平,去除偏差值,难。

看看“85小花”一代,唐嫣、刘诗诗生子复出,赵丽颖官宣离婚,杨幂深陷“少女感”,刘亦菲的好莱坞之路似乎也并不顺遂。

诸如姚晨、海清等中生代女星,同样面临着“无戏可拍”的窘境。

伴随着“大IP+流量”突起的女星们,片刻的歇脚,就会把自己置于前后夹击的战斗中。

就像《长歌行》开播伊始,被爆出“女二赵露思压番女一迪丽热巴”的消息。新闻真假暂且不论,可却也道出了如今流量更替之快的现状。

于是,“转型”成了众多顶流偶像必然,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一方面是舆论压力太大了,“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因为一些才不配位的明星们让“流量”这个词变了味儿,“有颜值,无实力”成了大众对流量的固有印象。

再加上,内娱的偶像环境并不如日韩那般成熟、广泛,跳跳舞、唱唱歌、耍耍帅就能站稳脚跟。

在国内的鲜肉经济并未成熟的前提下,一茬接一茬的选秀又催生了诸多所谓的偶像。

所以,对于内娱流量偶像本身而言,圈粉要么靠人设,要么靠作品。前者易塌房,唯有作品才是固粉的长久利器。

2020年之前,是流量为王的时代;2020年之后,随着流量被冠以太多负面含义,大家都开始“去流量化”。

看着今日旧流量顶替,新流量崛起的背后,无一不是“作品”加持下的突袭。

而在这场急需转型的流量危机中,李易峰可以说是最早察觉,也是最早及时止损、行动最果断的一个。

在顶峰处清醒,选择冷静下来的李易峰不再执着于爱情偶像剧,转而向“正剧”转型。

先是参演2016年的谍战片《麻雀》,尽管李易峰的表演仍显稚嫩,但对比他自己之前的表演已经可以说是一份较为满意的答卷了。

很长一段时间里,李易峰似乎在公众面前消失了,直到电影《动物世界》的上映,这部被视为是他转型之作的作品,也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让大家开始正视李易峰努力想要转型的决心。

再到《隐秘的伟大》中的小警察,李易峰在转型之路上坚定地走着。

偶像出身、古偶爆红、流量加持、低调转型,今年《号手就位》的成功,宣告了李易峰从偶像到演员的惊艳转身,也为其他偶像的转型带来了可借鉴的思路。

对于“顶流偶像”们来说,偏向正剧的影视剧题材成为首选。“不走寻常路”,也是他们跳出舒适圈的必然选择。

事实也证明,逃离偶像舒适圈,从粉丝呵护的小圈子中跳出来的顶流们,正在接受着观众的新眼光、新看法和新评价。

而这些“新”东西,对于顶流偶像们来说,是从前求而不得的东西。

然而,“尝试转型”和“转型成功”是两个概念,从顶流偶像转型到专业演员,每一个顶流都正在经历或是已经经历过“大逃杀”。

关于“流量明星该不该转型做演员”、“流量转型难不难”等问题的讨论,网上的声音从未间断。

对于“顶流偶像转型做演员,到底难不难”这个问题,大部分人所持态度是认为有一定难度的。

毕竟流量所依附的是粉丝,偶像需要凭一己之力来承担自己本身和粉丝所带来的影响和后果。

就像此前发生在肖战身上的“AO3事件”,虽然一开始是粉丝行为,但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在肖战身上。

而他自己也为此承担了诸多非议,包括后来官宣他在新剧《王牌部队》中饰演军人时,很多网友都对此发出质疑。

一边是粉丝,一边是路人缘,任何一方都得罪不起。

此前在《我就是演员之巅峰对决》节目中,关于“流量明星是否能转型成演员”的问题,大家就各抒己见,展开讨论。

其中,张纪中导演的看法或许就代表了现在大部分观众的看法,他直言:

流量明星自身“没有德行”,抠图等行为令人愤懑,更直接称他们为“恶果”,甚至炮轰应当“封杀”这些人。

因为一部分流量明星带坏了节奏,让观众一提到流量想起的就是不敬业、演技差、光靠脸。

只是,平心而论,流量偶像转型同样需要机会,观众大可不必因噎废食,一棒子打死。

就像关锦鹏导演曾在节目中提到的:上世纪90年代的香港年轻艺人们,刘德华、张曼玉等人,现在回头看,他们也是作为流量明星身份出道的。

但是环境和观众给了他们机会,加上明星本人足够努力去磨炼演技,于是才诞生了现在的天王影后,如刘德华等人可以作为标杆,能一直成为影视圈的“长青树”。

“去流量化”,让这些顶流偶像们一窝蜂地想要彻底摆脱流量头衔。但易烊千玺曾说:“流量这个标签不用撕掉,是别人给定义的,但是有没有能力是自己掌控的。”

偶像转型是成是败,自然是由他们自己的表现来决定。同为偶像,有人能够一路前行,获得观众和奖项的青睐;而有人却还在依傍“四千年美女”的名号强凹人设。

对于偶像转型这件事,观众大可不必将精力放在那些只会刷存在感的明星身上,不妨将眼光认认真真的看向那些正在努力的“顶流偶像”们!

我要反馈

本文链接:http://www.71us.com/p/16195783179641.html
下一篇:原本是好兄弟,最终反目成仇的5对明星,一对直接在台上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