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文院 发文

梁晓声和人文社资深编辑的艺术清单 | 陪读“世界读书日”

+关注 墨文院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恰逢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70周年,央视《我的艺术清单》节目邀请著名作家梁晓声先生和人文社资深编辑何启治、张福生老师做客节目,请他们拟一张特殊的“书单”,聊聊我们与书籍相伴的日子。

梁晓声先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掷地有声的名字,他的“知青”文学记录了一代人的命运,他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人世间》书写了普通人在时代中的命运,他的作品《今夜有暴风雪》、《雪城》等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

我们总能在媒体上看到他凝眉严肃思考的照片,仿佛是文学风格的表情符号,让我们对他的文学作品肃然起敬。

梁晓声的“不完全艺术清单”

在节目中,梁晓声先生列出了四部文学作品,分别是屠格涅夫的《父与子》、高尔基的《丹珂》、雨果的《悲惨世界》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这位北京语言大学文学教授的书单,看上去特别像文学专业的必读书目,不同于文学史上宏观的评价,梁晓声先生做客节目的两个小时,仿佛是一堂文学专业的大师课,以他独到而细腻的解读,将我们“敬而远之”的名著,品读出新的意义。

梁晓声先生出生在哈尔滨,父母供养孩子们的温饱已是力不从心,他和哥哥们仅有的读物就是几分钱租来的小人书,其中就有屠格涅夫、高尔基等名家名著,“哈尔滨当年苏俄文学作品翻译过来的是较多,在我印象中哈尔滨似乎还曾有过图格涅夫街。”面对“艺术清单”这个母题,梁晓声先生即使列出了四部作品,也是个“不完全的清单”,读书对他这样命运多舛一代人而言,没有着实明显的改变了命运,仅仅是“填补精神的空白”。

在那个生活窘况的年代,一本长篇小说是奢侈品,就是因为太渴望拥有那本刚刚出版的《青年近卫军》,让他“不懂事”的找母亲要钱,目睹了母亲恶劣的工作条件和艰辛的劳动。要到的一元二角终究没有买书,而是变成了一罐更难得的“黄桃罐头”慰劳和孝敬辛劳的母亲。这个故事被梁晓声先生写进了小说,并被中学课本节选,他在《朗读者》节目中,再次朗读了它,阅读的故事加上时代与命运,变成了新的故事被阅读,这是文学精神的传承。

在成为知青之前,“应该说已经把当时我们国内出的长篇小说都已经看遍了。因为那个时候我们也只不过是二十几部,看了诸多的老俄罗斯,英、法、德西方的文学著作。”尽管小人书把所有的文学性描写都略去了,直接给读者电影一样的故事和情节,但还是给了梁晓声一代人在贫瘠的时代中,难得的精神成长。

中外文学里那不约而同的“善”

《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雨果耗费近21年完成的著作,它成为梁晓声先生看重的作品之一。他可以用带着画面的语言,描述冉·阿让从米里哀主教家里偷走银器的那个夜晚月光的颜色,也可以带着语气像演播一样,背诵出原文 :“主教说,那本来就是属于穷人的,现在只不过他们派一个人把他取走了”。“当我看到这些句子的时候,我突然对雨果有种崇拜,我们明显地看出,他那种对于人性的理想主义的愿望......我就觉得那这一定是文学的任务之一,让人性闪耀的温度和微光依然存在”。

在梁晓声先生的作品中,关于善的形象很多,他说那是“米里哀主教在我心中留下的。在我后来不小心成为作家之后,我总是对自己讲,我一定要把米里哀这样的好人多写一些”。

以《狐鬼启示录》述说《聊斋志异》的感悟

梁晓声先生的第一本《聊斋志异》是从垃圾车上捡来的,残破的半本,没有封面。他如获至宝,那些可以入梦的狐鬼,演绎成不同的善恶,完善着梁晓声的对人世间的认知。无论是雨果笔下的米里哀主教,还是蒲松龄笔下“不忍以两命换一命而放弃超生的王六郎”,那些文学中关于善的描述,已经不是“故事”那么简单,而是作家们对于人性善恶的诠释。

这些几十万字的著作,梁晓声先生能如数家珍的描述细节,语言中带着充沛的情感,就像讲述自己的经历一样,没有丝毫的迟疑。他在疫情期间重读了《聊斋志异》,书写一本《狐鬼启示录》,述说了自己品读《聊斋志异》多年的感悟,这是梁晓声对蒲松龄的文学传承。

文学伴随着我们成为更合格的现代人

“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这四句梁晓声先生对于文化解读的金句在网上流传甚广。在节目现场,晓声先生也总结了文学的意义:“文学伴随着我们成为更合格的现代人。在我们顺利的时候,文学作品即使是名著,也只不过是闲书;当我们人生不顺遂的时候,书便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全科老师”。

在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节目还邀请人民文学出版社资深编辑何启治、张福生老师,他们带来了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七十年来出版的许多书籍,也带来更多的作家、作品的故事,那些温暖了我们生命、生活的文学作品,都在浮躁的世界中提醒我们,让我们重新思考:如何做一个更好的现代人。

《我的艺术清单》世界读书日主题策划上集,将于4月15日CCTV-3,21:00播出,下集将邀请著名作家邱华栋先生做客节目,敬请关注。(文/马宁)

点击下图即为购书页面

梁晓声 / 著

梁晓声获茅奖之后首部新长篇《我和我的命》

书写平民的人间正道

关注女性成长,为社会提供善好空间

亲情、友情、爱情,支撑我们,也牵绊我们……

“我不信世上会有君子国,这使我活得不矫情;我不信‘他人皆地狱’,这使我活得不狡猾。”

你信命吗?原生家庭是“命”吗?血缘亲情是“命”吗?你相信奋斗能够改变命运吗?个人奋斗是为了成功,还是为了每天都过得充实?大千世界,我们该怎么安放自己,才叫和解?如果注定平凡,我们该怎么办?

“我”被父母遗弃,从大学退学,在深圳摸爬滚打;“我”被亲人逼得出离愤怒,却不能卸下责任;“我”找到了爱情,收获了友情,命运却要“我”交出生命……

著名作家梁晓声以他擅长的现实主义笔法,通过两个年轻人的奋斗故事,讲述人与命的深度纠葛,呈现不幸和幸福的多维辩证,思考人何以为家,何以为人。普通人的命运轨迹折射着大时代的变迁,记录着乡土中国的现代化转型,也预示着我们能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梁晓声,当代著名作家。“知青文学”的代表人物。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辑、编剧,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教授。2012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今夜有暴风雪》获全国中篇小说奖并收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经典作品文库;《雪城》收入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部优秀长篇小说典藏。长篇小说《人世间》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扫上方二维码

即为《我和我的命》电子书页面

我要反馈

本文链接:http://www.71us.com/p/16184474721551.html
下一篇:直播预告 | 100岁的美与快活:“许渊冲汉译经典全集”发布会